LNG与智算中心巧妙耦合,隧道股份创新方案打破冷能利用困局
华网上海8月28日电(记者王辰阳)随着AI大模型的广泛应用,算力建设愈发重要,如何降低算力中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成为关键课题。记者从隧道股份上海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相关团队实现技术突破,首次将LNG(液化天然气)冷能与AI智算中心巧妙耦合,以辽宁营口LNG接收站冷能利用项目为依托,在国内率先提出构建“LNG冷能发电+燃气电厂+智算中心”的解决方案。
LNG在气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冷能,如果充分利用,每吨LNG约可发电240度。但在我国北方地区,受低温环境限制,传统技术不仅难以有效发电,反而还要额外消耗能源,导致大量冷能白白浪费。据介绍,该方案以零下162℃的LNG冷能为智算中心等基础设施“降温”,解决了北方地区LNG冷能利用难与智算中心散热难的两大跨行业痛点。
隧道股份上海能建依托隧道股份双碳科创中心,携手中汇港投能源、大唐国际等合作伙伴,用LNG的高品质冷能供给燃气电厂和智算中心的冷却系统,燃气电厂和智算中心的余热则反哺给冷能发电装置。这既降低了气候因素对冷能发电装置的影响,也降低了智算中心能耗水平、提高了燃气发电的效率。创新方案不仅巧妙破解了北方LNG接收站冬季冷能利用困局,更以“冷能—绿电—算力—余热”的闭环模式,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在项目开发中,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温发电技术、智能物联控制系统和余热回收技术。根据测算,项目冷能转化率可从12%提高至15%;每年可实现冷能发绿电2400万度,绿色节能近1亿度电,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
目前,隧道股份上海能建作为主编单位之一受邀参加国家能源局立项的全国首个冷能利用领域国家行业标准——《LNG冷能发电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作为主要起草成员单位主编的《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程T/SHJNXH 0018-2025》《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系统调试导则T/SHJNXH 0017-2025》等相关标准已发布实施。相关标准将为LNG冷能发电项目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方法指导,同时对推动冷能发电项目设计的自主可控,促进国内形成系统的冷能发电技术体系,推进LNG冷能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